作文详情页
更多精彩优秀作文,尽在赶考状元App
查看>
与书为邻的日子
根源 表达
3132

六岁生日那天,父亲将一本《看图识字》放在我掌心。深蓝色封面泛着油墨清香,书页间夹着红枫叶做的书签。我趴在老榆木桌上,指尖摩挲着凹凸的铅字,听父亲用温暖的声音念"日、月、山、川"。那些方方正正的汉字像种子,在我心里扎下了求知的根。

初二那年期中考试失利,我抱着膝盖蜷在图书馆角落。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漫过《城南旧事》的扉页,英子胡同里的枣花香忽然驱散了试卷上的红叉。书页间的清风会抚平所有褶皱,这是我在《草房子》里看桑桑养鸽子时学会的,当文字化作清泉漫过心田,连泪痕都会开出花来。

晨读课的铃声里,总能看到班长捧着《古文观止》在走廊踱步。他念"士不可以不弘毅"时,梧桐叶的影子在他肩头摇晃。去年市作文比赛,他引经据典写就的《青铜器上的月光》摘得桂冠,教导主任说那是"腹有诗书气自华"的最好注解。如今我也学着在晨光里诵读,让《诗经》的露水沾湿校服衣领。

周末在古籍书店偶遇的退休教师让我懂得,读书原是场温暖的接力。他抚摸着泛黄的《楚辞集注》说:"这是五十年前我老师送的,现在该传给年轻人了。"那天我抱着他相赠的《世说新语》回家,晚霞把书页染成蜜色,忽然明白每本书里都住着无数传递火种的手。

去年参观印刷博物馆,看着从甲骨文到活字印刷的千年长卷,想起毛岸英在战火中护着字典的旧事。当解说员演示古法造纸时,纸浆在竹帘上绽开如初雪,我忽然愧疚于自己曾在课本上乱画的笔迹。那些穿越烽火的书册,本值得最温柔的对待。

邻桌小林总说日本地铁里常见读书人,可我知道长安城的银杏叶下,捧着《论语》晨读的老人同样动人。上周班级读书会上,我们为"纸质书会消亡吗"争论不休,直到学习委员举起她曾祖母的线装《牡丹亭》——蝴蝶装订的丝线虽已泛黄,但杜丽娘的裙裾仍在纸上翩跹。

此刻台灯在《苏东坡传》上投下光晕,墨香混着窗外夜来香的芬芳。书脊上跳动的光影,多像黄州江心那盏照亮《赤壁赋》的渔火。我轻轻抚平卷角的页码,听见纸张在寂静中低语:文明的光,终将在翻动的书页间永远流淌。

分享给朋友
思路解析(思维脑图)
相关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