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喂,乌鸦!"老李对着路灯下枯枝上的黑影喊。那团黑影抖了抖翅膀,歪着脑袋用琥珀色的眼珠打量他,竟像极了当年坐在太师椅上审视账本的张掌柜。
暮色把柏油路染成铁灰色,老李数着口袋里最后两枚钢镚,硬币边缘的齿痕硌得掌心生疼。三十年前也是这样初春的傍晚,他带着满兜银元跨进江南制造局的大门。那时他总爱穿青布长衫,袖口磨得发亮却浆洗得齐整,像极了他前半生竭力维持的体面。
当第一盏路灯亮起时,老李总会想起修铁路的那些年。他曾在太行山的悬崖边搭过测量仪,冻僵的手指险些握不住黄铜镜筒;也曾在长江汛期扛着沙袋奔跑,泥水没过绑腿,草鞋里嵌满碎石子。可当火车鸣着汽笛穿过新筑的隧道,当千里江堤护住万顷良田,那些在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拨款数字,突然就化作了看得见的山河。
如今他总在黄昏时分遇见这只乌鸦。它有时停在社区宣传栏的玻璃上,喙尖轻叩着"光荣退休人员名单",有时又立在垃圾桶边缘,专注地翻找着什么。老李望着它黑缎子似的羽毛在风里颤动,忽然记起那年冬天在东北考察,漫天飞雪中瞥见的最后一只寒鸦。
街角传来烤红薯的甜香,乌鸦振翅掠过褪色的光荣榜,翅膀拍起的气流掀动了榜上泛黄的照片。老李伸手按住那张1958年摄于长江大堤的合影,相片里的青年穿着笔挺的中山装,眼神灼灼如同江心不灭的航标灯。
"喂,乌鸦!"老李对着路灯下枯枝上的黑影喊。那团黑影抖了抖翅膀,歪着脑袋用琥珀色的眼珠打量他,竟像极了当年坐在太师椅上审视账本的张掌柜。
暮色把柏油路染成铁灰色,老李数着口袋里最后两枚钢镚,硬币边缘的齿痕硌得掌心生疼。三十年前也是这样初春的傍晚,他带着满兜银元跨进江南制造局的大门。那时他总爱穿青布长衫,袖口磨得发亮却浆洗得齐整,像极了他前半生竭力维持的体面。
当第一盏路灯亮起时,老李总会想起修铁路的那些年。他曾在太行山的悬崖边搭过测量仪,冻僵的手指险些握不住黄铜镜筒;也曾在长江汛期扛着沙袋奔跑,泥水没过绑腿,草鞋里嵌满碎石子。可当火车鸣着汽笛穿过新筑的隧道,当千里江堤护住万顷良田,那些在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拨款数字,突然就化作了看得见的山河。
如今他总在黄昏时分遇见这只乌鸦。它有时停在社区宣传栏的玻璃上,喙尖轻叩着"光荣退休人员名单",有时又立在垃圾桶边缘,专注地翻找着什么。老李望着它黑缎子似的羽毛在风里颤动,忽然记起那年冬天在东北考察,漫天飞雪中瞥见的最后一只寒鸦。
街角传来烤红薯的甜香,乌鸦振翅掠过褪色的光荣榜,翅膀拍起的气流掀动了榜上泛黄的照片。老李伸手按住那张1958年摄于长江大堤的合影,相片里的青年穿着笔挺的中山装,眼神灼灼如同江心不灭的航标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