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详情页
更多精彩优秀作文,尽在赶考状元App
查看>
桥影弦歌——柳州城的发展诗篇
历史 火车过桥
3783

"东有灯台西有鹅,南有马鞍北有雀",童谣里的四个方位词,勾勒出柳城人共同的记忆坐标。当晨曦掠过柳江,二十余座跨江大桥次第苏醒,钢筋铁骨倒映碧波,如同琴键在水面铺展,弹奏着城市发展的乐章。

柳州人常说"九曲回肠困蛟龙",喀斯特地貌造就的曲折江流,让两岸相望成千年心事。祖父辈记忆里的浮桥,是三十条木船相扣的"水上蜈蚣"。每逢雨季,船工们总要在黎明前加固缆绳,孩子们赤脚跑过晃动的船板,江水在木缝间咕嘟作响。这种与江河共舞的智慧,最终在1968年化作柳江大桥坚实的桥墩——那是西南地区首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。

如今的百里柳江画廊,每座桥都在书写自己的诗行。壶东大桥如鲲鹏展翅,斜拉索划破云影;文昌桥身披壮锦纹饰,晚霞中好似绣娘遗落的缎带;最年轻的凤凰岭大桥,三重檐风雨亭凌波而立,把侗族鼓楼的剪影绣进现代天际线。夜幕降临时,文惠桥的拱肋亮起星芒,倒影恰似竖琴琴弦,货轮鸣笛声掠过水面,惊起粼粼波光如散落的音符。

这些跨越天堑的虹霓,不仅是混凝土与钢材的结晶,更是柳州人突破山水桎梏的精神图腾。从手摇渡船到智能立交,从"背篓赶圩"到"汽车出海",桥梁的骨骼里浇筑着壮乡儿女的倔强。当最后一抹夕阳染红白沙码头,垂钓的老者望着对岸新起的楼群,忽然觉得那飞架南北的桥梁,不正是连接往昔与未来的时光隧道么?

分享给朋友
思路解析(思维脑图)
相关作文